智汀國際
首先可以說的是,萬達的策略是完全正確的。而實際上,關鍵不是發展房地產,而是在于收縮。在2018年,真正出現危機的是這三類企業:首先高負債的企業:可以說2018年高負債企業很難受,即使利率不上升,但是賺錢越來越難,可以說很多企業利潤沒有辦法覆蓋利息。所以這一類企業2019年也不好過。其次是房地產鋼筋建筑等傳統行業。老齡化附帶人口出生率下降,未來的需求是個問題,即使不考慮老齡化,人口高峰期的購房需求在前幾年集中釋放,未來如果不是通過超寬松,僅靠基本需求很難抬高地產價格,再現地產繁榮。
還有就是科技創新無法商用到企業:共享單車行業如今是困境期。許多企業起初的想法是美好的,剛投入這一市場時干的紅紅火火,但是如今要面對一個實實在在的盈利問題。沒有業績,未來很難立足。而萬達很好地處理了問題,規避了風險。一方面,其變賣了大量物業資產。大多數經濟低谷都是現金為王。二方面,其成功上市萬達電影,而萬達商業則成功低位在香港退市,用最小的成本退出了地產行業。可以說一整套策略看似簡單,其實卻是相當復雜的一個舉動。要知道,如今國內地產流動性不佳,脫手和轉手本就困難,何況如此巨大的騰挪。
當然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中國企業應該到了轉型期。回頭看看A股30多家負債率高過80%的房地產企業,很令人憂心。房地產,一看資金,二看人口,三看政策。沒有資金支持,沒有人口紅利,地產商自然要考慮戰略轉型了。我國以前常搞的大水漫灌的刺激經濟的政策和寬松的利率環境也讓大房企肆無忌憚的舉債加杠杠發展,萬達碧桂園都是如此。
而如今我國的負債/GDP已經達到220%,已經超過了美國08年經濟危機的杠桿率,不管是國家還是大房企,都在轉型。一是進行產業升級如2025制造計劃另一個是拓展涉足領域。二是人口,地產能夠成為過去十年中國最光輝的一個行業,與我國的人口紅利是離不開的,但是最新的數據表明,2018年部分省市的出生率人口下降了20%,山東浙江陜西福建都是如此。
這個數據看起來不顯眼,但是你要知道這0.3的變動將使得我國人口拐點提前五年到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如二胎政策的刺激減弱,以及撫養成本高讓人們不想生孩子。或是萬達感覺大勢已去?提前轉型也是正常之舉。
而同時,人口老齡化也是未來趨勢,提前布局醫療行業,實乃明智之選。三是政策,2018年可謂史上最嚴格的地產調控之年,先是萬科活下去的口號打響,再是碧桂園要推出曾經自豪的三四線城市,深圳也控制了源頭地價等等。雖然19年大概率會好一些,但是也需時刻注意企業的方向,掌好舵才能行更遠!
王健林宣布,萬達不再發展房地產 這是大勢所趨還是另有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