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汀國際
在中國當代建筑學中一直想要解決一個難題:如何在現代建筑中體現出中國文化。“奪回古都風貌”的穿衣戴帽到各中對古代建筑元素的“現代重構”,實際上都以失敗告終,總是不倫不類,似乎已經宣判了這條路走不通。只有貝老先生以世界大師的威望用香山飯店和蘇州博物館以現代的方式回應了這一“世紀難題”。
蘇式建筑,是代代相傳的審美巧思的結晶,美在其韻味。光是取之形,即便是精雕細琢,也難免落俗,美則美矣,缺乏神韻。
且一個現代建筑,如果還是照搬古人的建造方式,而不去融合現代的材料工藝有所創新,未免是拾人牙慧,勤勉有余,魄力不足。
在房產類項目中早期曾經出現了一大批不倫不類的所謂“現代中式“,但是粗糙的形象被很快淘汰,轉而開始尋求“復古”.各種“XX源”和“明式、宋式”層出不窮,似乎只有“夢回古代”才是唯一的路徑了。然而600年前的工匠和材料肯定比我們現在更有能力做好一個600年前的建筑,今天的科技和生產不應該再去復古。
吳冠中筆下的江南
縱觀古今,再也沒有哪一個畫家像生于斯、長于斯的吳冠中一樣,終其一生都在描繪故鄉江南,用源源不斷的激情和半個多世紀的時光營造了一個僅存于畫布上的江南,這個江南,比現實中的江南更純粹,比攝影圖片里的江南更美。‘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自稱斷斷續續畫了一輩子‘江南’的藝術大師吳冠中這樣說。美就美在鱗次櫛比和參差不一。
吳冠中筆下的江南用寥寥幾筆便抓住了那個“神韻”,整個畫面大量的留白配合細黑的線條把姑蘇的魂體現的淋漓盡致。
但建筑并不是畫畫,尤其是房產項目因為需要銷售,必須要考慮到顧客的接受能力,尤其在大量“現代”風格的別墅被仿古的秒殺之后。
所以當設計師想要將這種“抽象”的“神似”作為建筑的主基調時,幾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因為這看起來很難和“地王”掛上鉤,而且這樣簡約的手法似乎從來沒在地產項目上取得過成功。但業主希望一個“讓同行刮目相看”的項目的初衷并未改變,否則也沒有必要邀請一位從來不涉足住宅的著名建筑師來設計。
這給了設計師從各個維度去推敲、比較以及說服的可能性,而且建筑師“完成度控制”的能力確實也讓業主不用去顧慮建筑的精致度。
最后當這樣一張效果圖放在會議室,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那個點找到了:雅豪!
游園記
項目位于姑蘇古城核心區,緊鄰滄浪亭,0.64的容積率注定了這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規劃,如何延續老的城市肌理是關鍵。實際上如果不是物業管理的需要,這個項目的“三街四巷”作為一個開發的街區將會是古城核心區的一個商業熱點,設計師其實滿懷希望這里不是一個單純居住的社區,而是一個富有文藝氣息的多功能的開放式街區。
西側的市政綠化為造園提供了條件,進入之后繞行整個園林再進入小區將“游園”的感覺強化。在建筑師與景觀設計師的溝通中,一致都認為不要出現“假山、堆石”等傳統語言。景觀和建筑一樣用抽象的概念來表達。
那一抹纖細的屋面
為體現吳冠中筆下屋頂的‘薄’,建筑棄黛瓦而轉用鈦鋅板,是中國住宅建筑從未有過的嘗試,將墨畫蘊意、水鄉淡雅,演繹的更傳神。
在屋面形態的塑造上,為了追求輕盈飄逸的韻味,放棄傳統屋面材料——瓦的使用,創新大膽地嘗試了鈦鋅板這種材料。鈦鋅板系統屋面,不僅在造型上完美體現了設計的意圖,而且,相比于傳統瓦屋面工藝而言,鈦鋅板系統屋面所采用的直立鎖邊系統的施工工藝也帶來了更為優秀的防水保溫性能,無論是在造型還是實用價值方面都展現了一個現代建筑應有的品質。
墻
白墻是江南建筑一大特點,越是簡約的越是需要精雕細刻。姑蘇雅集用白色的石材廢料打成粉摻和到勾縫劑里,實現了傳統的“抹灰效果”的同時也保證了完成面的平整。這是創造性的“石材仿涂料”。
主體墻面選用了葡萄牙白砂巖這種石材,最初的設計是開縫干掛,轉角切海棠角。后期考慮到防水保溫、成本控制、長期維護等一系列的問題,最終開縫改為打膠。石材是天然材料,即便是產自同一個礦,不同的版塊顏色也會有細微的差異,為了保持墻面顏色的均勻一致,每一批石材出廠前,業主會都和我們一起到工廠進行現場排版檢驗確認。
蘇式建筑,自古都是宅中有園,園中有宅。不論是拙政園的疏朗開闊,還是藝圃的精致玲瓏。蘇州園林不是一夕可以造就,大多經過幾代人的精雕細琢,才成就了后人看到的這番秀美,每一處看似不經意的節點,背后都是超乎想象的審美情趣的凝練。
在這個住宅建筑日益追求效率、標準化和利益最大化的時代,很幸運,我們遇到了這樣一個愿意把節奏放慢一點,做一個精品的業主。在蘇州這個詩意的城市,繼蘇州博物館后,又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中式建筑。
項目信息:
建筑面積:29799㎡
設計時間:2016-2017
業 主:綠都地產
建筑設計:上海都設營造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
景觀設計:朱育帆工作室)
幕墻顧問:上海睿柏建筑外墻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除標注外攝影:章勇
文章源于【搜建筑】
內容僅作為交流學習
智汀國際 | 吳冠中筆下的《江南小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