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汀國際 | 融入鄉土,在地成長:雷勵貴州大項目營地 智汀國際 智汀國際 | 融入鄉土,在地成長:雷勵貴州大項目營地發表時間:2019-01-16 10:20 △ 鄉村圖書館與營地接待區 攝影:姚力 項目地點 貴州省黔西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者相鎮平橋村 設計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建成時間 一期2016.08,二期2018.05 建筑面積 新建部分1007平方米,改造部分423平方米、營區面積3679平方米 這是一個駐點鄉村的青少年公益營地,旨在探索青少年活動營地與鄉村建設的結合模式。項目以設計方案吸引企業捐助,由公益伙伴與本地工匠共同建造。建成后定期舉辦青少年公益活動,為青少年成長和鄉村發展持續賦能。 △ 山村里的青少年公益營地 攝影:姚力
項目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平橋村,在縣道與村路交接處的狹長臺地上,遠景是群山連綿。場地原是一所撤點鄉村小學,有一座已荒廢的三層教學樓。由于用地比較緊張,設計采用集約布局,改造原教學樓并以其作為場地錨固點,運用工業化輕量體系與鄉土材料工藝相結合的方式,加建多功能通用空間、活動場地與服務體,并在營區入口與村路交接處建造長期向社區孩子開放的鄉村圖書館。 △ 營區軸測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 場地關系 攝影:姚力
當地氣候溫和而多雨,遮雨、通風是建筑首要需求。營地最為核心的通用空間(集活動、培訓、宿營、用餐等功能于一體)采用一系列連綿起伏的半透明海帕面膜屋面,來構建連續遮雨的活動空間。平面非正交劃分,各開間向山和村子打開,二層平臺微高差錯動,像素化的竹界面呈現半透明感,共同構筑一處聚落式的空間場所。人們在營地中,可以隨時感知同伴活動和山村風景,體驗開放、互動、共享的營地氛圍。 △ 通用空間剖透視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 通用空間與保留教學樓交接處庭院 攝影:姚力
整個場地用小碎石鋪底,以利于排水。活動區以當地的毛石砌筑,如同碎石海上的群島。在場地南側設置供集中活動使用的圓形砂礫場地,在場地一角的西南側臺地設置營火場。 營地西側與山體連接,一系列毛石砌筑的半圓形臺階小劇場收住延伸入場地的山坡,提供尺度與形態靈活的小組活動場所。 △ 小組交換日的晚會活動 攝影:姚力
當地盛產毛石毛竹,圖書館與廚房、盥洗區等服務體均采用竹模板現澆混凝土和本地砌石工藝建造,其體量精心與保留建筑、通用空間和營區邊界構建動態關聯。其空間構成與通用空間類似,都強調開敞通透,而其鄉土化的現澆+砌筑工藝,又與通用空間的輕量構件組裝方式形成互文的對仗關系,令營地氛圍與鄉村環境呈現差異性融合后的疊加顯現。 △ 輕量工業化體系與鄉土材料工藝的結合:廚房與改造后的教學樓(上),接待區與淋浴衛生間(下) 攝影:姚力 楊曉波(右下)
鄉村圖書館由面向營地入口的接待區和面向村莊道路的閱覽室組成。兩個錯落半層的三角形開放框體,通過內部的小樓梯連接村道和營地兩個標高。閱覽室木質的地臺、書架、家具均按照兒童尺度設計,透明界面向村莊呈現內部活動,如同一個打開的音樂盒。小圖書館長期向社區開放,成為當地孩子非常喜愛的一處閱讀玩耍和詢問功課的去處,他們常常逗留到夜晚。 △ 營區首層平面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 營區二層平面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 營區剖面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 圖書館剖面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 廚房建造節點軸測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雷勵貴州大項目活動營地 項目地點:貴州省黔西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者相鎮平橋村 設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主創建筑師:張振輝、陳瑋璐 設計團隊:建筑:楊浩騰、孫啟杰、楊曉波、朱元正、蘇皓;景觀:郭志盛;結構:王帆、賴澤榮、姚榮康、寧晨、羅志鋒;給排水:江帆、黃偉樂;電氣:陳衛彬、蔡文承;泛光照明:姬艷舉、馬勝杰 合作設計單位(泛光照明):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照明中心 業主:上海楊浦區雷勵青年公益發展中心(雷勵中國) 捐贈人:盛業集團 工程建設管理人:宋利豐(二期)、陸偉強(一期)、張以靖、陸豐 設計時間:2013.11 建成時間:一期2016.08,二期2018.05 建筑面積:新建部分1007平方米,改造部分423平方米、營區面積3679平方米 攝影:姚力 (除注明外) 文章源于【有方空間】 內容僅作為交流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