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汀國際
純水岸藝術展廊
Waterfront Art Gallery
中國,南昌
Nanchang, China
◎規劃分析圖
項目位于南昌市象湖西岸,真君路與云錦路交匯處,屬于西湖區朝陽新城規劃板塊內。探查西湖區的城市形態會發現,新的城市架構顯著區別于老城的延伸結構,這個格局隨后逐漸延伸到象湖南岸,徹底并軌進大尺度的現代街區。“滕王閣三角洲”南流的撫河試圖保留這個城市的山水特征,并將橋梁轉變為城市設計的主要元素。和其他20世紀前作為延伸結構的街區一樣,項目所在街區體現了現代性所引發的規律性渴求,以及同等性和同質性的指導原理。因此,這些街區允許將謹慎和端莊等典型的資產階級品質體現在其建筑外表中,而這種設計的自由則受到了標準規范的限制。而本案則欲意取證這座當代城市的形態記憶,著力避免空降的形式囈語,留守文脈邊陲。
◎區位圖
上位城市設計用地所在區域沿著象湖蜿蜒的湖岸。萬壽宮與萬壽塔分居南北,視覺體系可謂廣袤,因此建筑本身應該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城市風貌。項目的最初創意是抬升地形,保留城市綠地并建造一個新的建筑,填補沿湖規劃形成的地標節點空白。因此,建筑使命自然是實現天然場景、新建筑、城市主義的閉環。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借助清晰的標高體系和精確的體量。而這個舉措導致了視角的變化,即創造高度的場所和主體建筑將可以從同一個視角看到,會突出其自主權。
盡管類型概念有對歷史的牽強附會之嫌,而歸類總是可以務實地表現某種共性。不同于古典城市意象中的步履蹣跚,終登高閣,一睹美景之流,為了創新地設計“高度”,引入橋(坡道)的概念就更具現代趣味,更集約地利用建筑學話語,也無可挽回地落入時間和空間的老生常談……所以,一座有雕塑感,一類特立獨行,一種帶有形式批判的環橋被“重復”進了設計理念,既作為主體建筑的連接器,也是對于相鄰九州大街下穿隧道的回應。
◎體量分析圖
我們從體量上著手,將矩形展廊嫁接在兩進院落之上,接待大廳,展示大廳,休息區橫向排開。下方的一進院落向北開放,通過圍合環橋形成的弧形墻體引導觀眾向入口靠攏。二進院落縱向布置辦公區,同時向南側外部庭院開放。以此為空間框架,環橋對側不失時機地展開擴容,形成了門廳的前導區。由不同尺度的空間累積,平面及高度上的形體復制,帶來了兩部分建筑之間的一種動態而克制的獨特觀感。
◎環橋遠眺主體
本案的結構設計不僅僅是解決并實現承載功能,要進而揭示其背后的形式邏輯,這種形式邏輯往往建立在幾何關系的基礎之上。由結構動圖可以看到,我們最終采用的單側懸掛箱形梁解決了設計中的關鍵問題:如何將靈活自治的部件融合,從而形成一個產生內聚力的整體。
◎爆炸圖
穿過城市綠地,抵達去紀念性的庭院入口,目光所及的是分立于入口軸線的三條流線:左側為玻璃門廳,直入進長達21M結構跨度下的休憩區或移步登上右方的環橋。兩條流線的起點也是終點,重點是架空層作為設計的重要理念,創造了小型建筑的公共性。
◎建筑入口
在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的概念里,其本質是一個對話性的場所,人們聚集在一個共享的空間中,作為平等的參與者面對面地交談并形成“公共生活”。我們要創造的就是這樣一個寂靜、有力的公共領域,無論建筑是功能本位抑或形式本位。最終有形的環形結構創造了無形多維的流線,雕塑化的環形架構給予了層層推進的景別。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東立面圖
南立面圖
西立面圖
剖面圖
工程檔案
項目名稱 | 南昌萬科華僑城純水岸藝術展廊
項目功能/類別 | 藝術展廊
項目地點 | 南昌市西湖區真君路與云錦路交匯處
業主單位 | 南昌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
建筑設計 | 上海日清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總負責 | 宋照青
主創團隊 | 趙晶鑫 方異辰 李哲翔
占地面積 | 4175.16㎡
建筑面積 | 1192.45㎡
景觀面積 | 3370㎡
容積率 | 0.28
綠化率 | 75%
設計周期 | 2018.01-2018.08
竣工時間 | 2018.10.01
建筑攝影 丨 行知建筑影像
文章源于【日請設計】
內容僅作為交流學習,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智汀國際
智汀國際 | 南昌純水岸藝術展廊 |